今年A股市场迎来了一匹真正的“黑马”——上纬新材。这家公司在年初还默默无闻,如今却以超10倍的涨幅一跃成为2025年以来首只十倍股。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,这场资本盛宴背后,竟然站着一位被誉为“华为天才少年”的彭志辉和他创立的智元机器人。看似热闹非凡,其实暗流涌动,每一步都充满了戏剧性。
回头看看五年前,上纬新材上市时市值勉强过线,险些因太“便宜”而折戟科创板。当时谁能想到,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小盘股,会有今天这般风光?但正因为价格低、壳资源优质,它成了大佬们眼中的香饽饽。今年7月8日,一纸公告宣布智元机器人拟收购其63.62%股份,这不仅是国九条和并购六条政策落地后的标志性案例,更是具身智能企业首次出手科创板。
说到智元机器人,不得不提它那堪称豪华的投资阵容:高瓴、鼎晖、红杉中国,比亚迪,还有腾讯、京东云等互联网巨头齐聚一堂。再加上彭志辉本人的履历——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,到加入华为拿下201万年薪,再到如今以联合创始人身份活跃于经济座谈会,可谓风头无两。“野生钢铁侠”的名号不是白叫的,他代表着年轻创业者冲击传统产业的新势力。
不过,看热闹归看热闹,真要论这场收购是否稳赚不赔,还真得打个问号。目前具身智能行业虽火,但离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化还有段距离。不管是机器狗还是人形机器人,多数还只能在特定领域里小试牛刀。即使像优必选这样的龙头企业,也没能摆脱亏损泥潭,大多数创业公司更是在算法和成本之间苦苦挣扎。在这种背景下,智元机器人全链条布局软硬件研发,本就比同行烧钱更多,现在又拿出21亿元现金搞并购,是不是有点冒进?
再看看资金来源,大部分靠自筹,还要去银行贷款,而公司自身尚未盈利。如果未来业务推进不如预期,高杠杆带来的风险很可能会直接砸向中小投资者。而且现在上纬新材市盈率已经飙到了200多倍,是行业平均水平的近十倍。这种估值,说好听点叫成长溢价,说难听点就是泡沫横飞。
当然,为了防止翻车,交易双方也设置了一些保护措施,比如原股东承诺未来三年净利润不得低于一定标准,否则需要高息回购股份。但就在大家关注业绩承诺的时候,公司又突然放开董监高限售限制,让这些管理层可以随意减持套现。这操作怎么看都有点耐人寻味,如果管理层都想着落袋为安,那技术创新还能走多远?
面对这样一个故事,我们既不能盲目追捧所谓的新质生产力,也不能简单否定青年创业者和资本联手带来的变革机会。最关键的是监管要跟得上,把握好壳资源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平衡,引导资金流向真正有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平台。同时,中小投资者也要擦亮眼睛,不被短期暴利迷惑,看清楚每一次涨停背后的逻辑和风险所在。
最后小编想问:当炒作盖过实干,当套利压倒创新,我们还能指望哪些力量推动中国科技产业健康前行?对待这个问题你怎么看?
全国最大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